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对话连云港市委政法委书记李振峰:忠诚铸魂 创新服务 全面护航港城高质发展
  发布时间:2021-09-22 19:13:22 打印 字号: | |





,时长

   连云港,是座山海相拥的美丽城市、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一带一路”交汇点。近年来,全市政法战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服务“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主题主线,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着力改革创新,全面推进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01

在护航经济发展上

设立全国首个“一带一路”巡回法庭,全省首个自贸区检察派驻工作室、法律服务中心、非诉讼服务中心,建成海外法律服务中心;创新国际警务合作新模式,成功打造新亚欧大陆桥安全走廊国际执法合作论坛品牌(连云港论坛)。


02

在护卫生态建设上

在全国创新提出并首个设立跨流域的灌河流域资源法庭,构建“三审合一”审判、海洋生态修复等机制,被省高院院长夏道虎称赞为环境资源审判的“灌南模式”,为全国“环境资源司法保护‘中国方案’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


03

在护佑民生改善上

全省首创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创建“1+10+1”多元救助模式。全国首创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连云港市被确定为全省重大行政决策规范化管理试点城市。


04

在维护社会和谐上

信访工作连续两年蝉联全省第一;网格化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一委三会”社区治理新模式、实体实战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5+X模式等一大批经验做法得到国家和省推广。


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大喜日子,“百年旗正红 法治开新局”江苏政法系统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走进连云港,专访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振峰,听他详细介绍连云港政法工作情况。




用新担当谱写“两大奇迹”新篇章

记者:随着“一带一路”强支点建设和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国家级重大战略实施,连云港加快发展的基础越来越坚实、条件越来越成熟、势头越来越强劲。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政法工作的保驾护航,我们政法战线有哪些关键举措?

     李振峰:我们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让法治成为连云港核心竞争力重要标志的目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一手抓大局稳定、一手抓护航发展,努力在依法治理中促进长效治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法治智慧、法治力量助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工作中,创新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全力打造政法护航“高质发展”新高地,用新担当不断谱写“两大奇迹”新篇章。


聚焦“安全感”,做政法“加法”。通过推进“互联网+防控体系”“网格化+基层治理”“精准型+惠民实事”等,延长工作防线,加大惠民力度。连云港是全国首家告知承诺制试点城市,全省首家出台《法治社会建设指标体系》《关于依法保障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护航“产业强市”活动,助推企业发展。聚焦电信诈骗等民生事项部署开展政法惠民10件实事。健全“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稳步推进海外安全防线建设。

聚焦“获得感”,做政法“减法”。创新落实“放管服”改革任务,推进政法护航“高质发展”减程序、减环节、减路程,全面提高服务质效。推进政法系统简政放权重点改革任务,打造“集中批、网上办,联合审、代办制,园内结、区域评”行政审批新模式。加强政法窗口单位不见面审批、一网通办、零距离服务建设,大力推进多元解纷、诉讼服务、户政交通等 “一站式”服务,窗口服务规范度达98.8%。

聚焦“幸福感”,做政法“乘法”。发挥改革创新的乘数效应,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者、推动者。建立健全“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机制,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推进“法护人生”“法进家庭”“法润村居”三大行动。持续擦亮灌河流域环资审判、海洋生态保护“连云港品牌”,用法治助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实施法治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依法妥善审理各类涉农案件,以法治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

聚焦“满意度”,做政法“除法”。始终把政治建警摆在首位,连续三年实施“政法英才计划”,建立政治轮训长效机制。聚焦顽瘴痼疾整治、害群之马清除,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除毒瘤、除积案、除怨气,精心谋划开展“回头看”,不达目标绝不收兵,确保政法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深化政治督察、案件评查、纪律作风督查巡查等制度,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四级书记抓信访”展现为民情怀

记者:连云港牢固树立“为民解难、为党分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力弘扬“创新创优”“四实四干”工作作风,以“四级书记抓信访”为引领,信访工作连续两年位列全省信访工作综合考核第一。请介绍一下连云港的经验做法?

     李振峰:近年来,全市信访工作牢固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理念,立足事要解决,强力攻坚化解,连续两年蝉联全省第一。“四抓”联动攻坚积案化解经验做法在长三角地区信访工作协商联动全体会议交流推广,“四级书记抓信访”成为连云港信访工作靓丽名片。


率先垂范压“责”。按照“四级书记抓信访、党政同责抓信访、部门联动抓信访”要求,党政主要领导既挂帅又出征,带头常议常抓、带头包案化解。乡街书记担任信访联席会议召集人,对重点信访“知户、知人、知事”,随时接访会办。村居书记走村入户摸排隐患,随地调解矛盾。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双签年度信访工作目标责任书,实行信访办理星级评定、信访事项处理六级巡查监管、积案化解“双督查双过堂”“红黑榜”通报,构建“领导干部人人抓信访”责任体系。

攻坚积案治“标”。以“事要解决”为第一要务,实施信访矛盾“化解年”“攻坚年”“提升年”三年行动计划和城乡建设、涉法涉诉、农业农村、纪检监察、自然资源五大领域信访问题专项整治;加强“最多访一次”探索实践,建立初信初访“三清”、巡查回访、首接首办等机制,把群众信访的“第一站”转化成解决问题的“终点站”;坚持综合研判、常态研判、专题研判、战时研判相结合,深化信访事项终结、信访人信用管理、涉访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处理机制运用,助推全市信访形势持续稳定。

创新机制固“本”。深入开展“信用管理+信访”机制探索,市信访联席办、信用办等16个单位联合出台《连云港市信访人信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55个单位联合签署出台全国信访领域首个《关于对失信信访人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出台《连云港市信访事项终结实施办法》。信访人信用管理创新做法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中央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专刊推广、省内外12个市专题调研学习,直接促使国家信访局指定江苏省在全省范围开展信访信用管理试点。


完善“灌南模式”护卫大生态文明

记者:绿水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环境就是民生,践行从大开发到大保护,连云港在构筑“司法绿坝”上做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李振峰:近年来,我们依托灌河流域环境资源法庭,不断完善“灌南模式”,创新公益诉讼机动管辖、跨区域审判以及运用生态修复金修复受损生态等机制。在连云港海域设立全国首个海洋牧场环境司法执行基地,开展增殖放流、建设海藻场,实现对海洋渔业资源类案修复。通过判决方式将生态修复金等修复措施投入该环保项目,让修复金助力生态环保公益项目落成。所办案件获批全国全省典型案例。《长江大保护与环境资源审判》学术论坛中,专题推广连云港经验做法。


着眼“公”,创新公益诉讼模式。建立专门办案团队,创新实行“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捕诉一体、四检合一”办案模式,避免多头办理,职责不清。实施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和“三审合一”机制,建立环境资源专家库,及时解决工作衔接难点。建设“快检”实验室,明确检测标准,建立修复数额200万公益诉讼维权专项基金,切实解决鉴定难题。

着眼“巡”,创新巡查保护机制。健全“巡林、巡河、巡海”保护制度,会同水利、海警、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采取专项检查、定期巡查、督查暗访等方式,开展灌河流域、海域巡查,有效监控辖区骨干河道、黄海海岸线、入海排污口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情况。“检察长+河长”协助配合,建立工作协商和衔接机制推动灌河流域治理与管护水平。

着眼“回”,创新资金回流渠道。以损害赔偿为重点,整合分散修复资源,撬动各类资本回流生态修复,形成规模化经济效益,并让该经济效益取之于民、又能用之于民。如探索“劳务代偿”新形式,在判决中首创“建设海洋牧场”环境修复方式,投入生态修复资金500万余元,沿边农户渔民每年增收6000余元,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打造港城特色网格化治理品牌

记者: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维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请问连云港在推进过程中有哪些特色做法?

     李振峰:近年来,我们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要求,把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合格城市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成立由书记市长任组长的组织架构,细化明确连云港创建工作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在加强顶层设计、重构平台框架上持续发力,力争和第一批试点城市一道通过国家验收。工作中我们以网格规范达标为抓手,深入推进“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创新行业、社区、公安、小区物业和网格相融合的“五位一体”社会治理新路径,组织开展 “七规范七提升”活动,全力打造港城特色网格化治理品牌,努力以网格“小平安”构筑社会“大平安”。


突出党建“领治”。创新“一委三会”社区自治新模式,即在城乡社区构建“党组织领导、议事会协商、村委会实施、监委会监督、村民参与”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推进平安志愿者“正义联盟”,创新群众参与治理的组织形式,让社会组织的“微治理”释放出“大能量”。连云港的“十大红旗村”,为市域治理提供了许多鲜活的自治经验。

依托网格“精治”。围绕建设具有连云港特色的公共网格目标,推进村(社区)网格建设与公安、民政、司法、城管、应急管理、生态环境等多个行业部门网格实行统一规划、协调联动。全市1685个村(社区)规范设立全要素网格4234个,实现辖区网格治理全覆盖。创办市网格学院常态化开展培训,城市社区专职网格员配备率、专职网格员培训上岗率、乡镇(街道)政法委员配备率均达100%。

强化科技“智治”。多元投入对信息网络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建成市县两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创新研发“三平台一中心一终端”,助力网格化服务管理实体实战。常态化运用港城云格、警网在线、网格e+、预警云判、考核数评五个模块对全市网格化治理工作进行全程实时监管、综合分析研判、闭环调度执法。

健全多元“共治”。健全平安建设机制,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优化治安防控力量布局,完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城乡统筹、网上网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一体的“大防控”格局。创新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融合式调处机制“5+x”模式,全国首个非诉讼服务中心、诉讼与非诉讼对接中心“两个中心”在连云港挂牌。

(来源:江苏法治报)



 
责任编辑:葛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