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用同一原料包装出30多种农药销售至全国,最后的代价是......
  发布时间:2023-05-11 08:47:35 打印 字号: | |

我有个想法

用同一原料换个包装

就可以包装出30多种产品

 客户需要什么农药

就提供什么农药

   那我岂不是赚翻了? 


案情简介




周某在农耕时发现地里虫害严重,便想使用农药杀虫。周某想起曾经加过一个杀虫剂销售人员的微信,对方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广告,宣称其销售的“全煞神”农药专门用于杀虫,效果很好。周某信以为真,花费760元从微商那里购买了20瓶该农药。

然而,按照说明书内容使用农药十天以后,周某发现农药并没有任何效果,虫子依旧活蹦乱跳,作物生长地更差了。

周某十分气愤,怀疑自己买到了假农药,在与微商沟通未果的情况下,选择向公安机关报警。公安机关先后抓获十名犯罪嫌疑人,捣毁制假、售假窝点各一处。

经法院审理查明,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间,被告人李某某为牟取利益,虚构某生物科技公司营业执照,在完全不具有生产资质的情况下,自行购置灌装机等设备,将购进的低浓度农药重新灌装冒充高浓度农药。更离谱的是,他们竟然使用同一种原料包装出三十多种产品,客户需要什么,他们就贴上什么品牌的标签发货。此外,被告人李某某还组建了网上销售体系,雇佣多名销售人员,将伪劣农药销售到全国各地,累计销售金额计人民币500余万元。经鉴定,上述农药所标明成分的质量分数不符合标明值要求,均系不合格产品。

法院依法对被告人李某某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百万元。



法官说法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农业强国,农资先行,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的质量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关系到能不能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装好中国人自己的粮等关键问题。依法从严惩处生产、销售涉伪劣农资犯罪,维护农业生产秩序和农村社会稳定,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责。

审理好该类案件要做到精准有效打击。本案中,被告人李某某的行为,涉及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生产、销售伪劣农药罪的罪名选择问题。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刑法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生产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销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或者生产者、销售者以不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冒充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使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使生产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行为犯,以销售金额为犯罪评价标准;生产、销售伪劣农药罪则是结果犯,以“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为入罪标准,即须造成比较严重的或者比较大范围的粮食减产等后果,一般情况下需要运用田间试验确定涉案农药与生产损失的因果关系,并考察受损农田,综合评估损害数额。本案在案证据无法有效证实受损群众实际损失的具体情况,无法准确、有效认定相关事实,但结合公安机关查扣的电子数据,被告人李某某的供述和被害人陈述等证据,能够认定被告人李某某的犯罪数额,从而依法惩治犯罪。

审理好该类案件要体现依法从严惩处精神。制售伪劣农药违法犯罪危及粮食安全,损害农民权益,必须从严惩处。本案中,被告人李某某通过互联网销售伪劣农药,涉及全国十余省市受损群众数百人,金额高达500万元以上,虽然其具有坦白、认罪认罚等从轻处罚、从宽处理的量刑情节,但考虑到其系主犯,其行为对农业生产、农民利益造成损害, 最终法院判处李某某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百万元,体现了从严打击、从重惩处涉农资犯罪的精神。对其他协助李某某作案的九名被告人均另案处理,并依法给予了相应刑事处罚。


该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农资打假”典型案例。本案的判处有效打击了制售伪劣农药犯罪,震慑了潜在不法分子,维护了农业生产秩序。也提醒广大农民朋友在挑选农药时首先要在正规渠道购买并索要发票,其次要认真识别产品标签上的成分。切莫轻信游商走贩,贪图价格低廉,防止因购买假冒伪劣农药而耽误农时。遇到类似情形,及时向公安机关或农业行政部门举报。


作者:陈   洁   赵铖柯(泰州靖江法院)

         周光旭(省法院刑二庭)


 
责任编辑:审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