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经法案例】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行政处罚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3-09-27 10:15:14 打印 字号: | |
目录
1、某农产品公司诉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行政处罚案
2、某酒店诉市场监管部门行政处罚案
3、某健康科技公司诉市场监管部门行政处罚案
4、某种业公司诉农业主管部门行政处罚案
5、某宠物店诉行政执法部门行政处罚案


典型案例


案例一
某农产品公司诉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行政处罚案

【基本案情】


2022年4月10日,某综合行政执法局对某农产品公司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公司有未经定点从事生猪屠宰的行为,现场查获该公司为案外人宰杀乳猪60头,收取10元/头的代宰费。后该农产品公司主动配合执法局,将宰杀的乳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上交了屠宰工具。同年12月2日,某综合行政执法局对某农产品公司作出了没收屠宰工具及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某农产品公司认为该处罚过重向本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该行政处罚决定书。


【裁判结果】


法院审理认为,某农产品公司虽然违反《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二条“未经定点不得从事生猪屠宰活动”的规定,但该公司系初次违法,违法行为轻微,并配合执法机关主动消除危害后果,符合应当减轻处罚的情形。在法院主持下,双方协商达成诉前和解协议:罚款金额由5万元调整为1万元。后该农产品公司撤回起诉。


【典型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遵循过罚相当原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符合该法第三十三条及第三十二规定的情形的,可以不予处罚,或者从轻或减轻处罚。法院慎重考虑上述法律规定,积极主持调解,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案例二
某酒店诉市场监管部门行政处罚案

【基本案情】


2021年2月5日,某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巡查发现某酒店实际经营面积为3000平方米,并有部分建筑系后期非法翻建,与其申请公司登记时提交的租赁合同载明的经营场所面积80平方米不一致。该市场监管局以酒店提交虚假的经营场所材料骗取公司登记为由,对其作出责令改正违法行为,罚款220000元并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



【裁判结果】


法院审理认为,首先,该酒店注册设立过程中,提交了经营场所的相关文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有关申请设立公司时应提交场所条件的规定。该酒店并不存在通过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隐瞒重要事实骗取公司登记的行为。至于酒店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其使用的经营场所的面积大小,与当初申请设立公司的登记行为之间无关系。其次,该市场监管局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未履行法制审核程序,负责人集体讨论记录均无参与讨论人员的签字,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综上,该市场监管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程序违法,应予以撤销。


【典型意义】

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吸收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提出的关于“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以及《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意见》的精神,将法制审核制度单独作为一条进行规定,并予以细化和完善。对符合《行政处罚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情形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由法制审核人员履行法制审核程序,否则属于违反法定程序,行政处罚决定将被撤销。本案中,某市场监管局在作出涉案行政处罚决定时,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实施时间不久,对这一新的规定尚不熟悉。法院通过作出该判决,有助于以案例形式促进行政机关学习适用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增强正当程序意识,保障执法的公平与效率。




案例三
某健康科技公司诉市场监管部门行政处罚案

【基本案情】


2021年9月23日,某健康科技公司在其经营场所内,以开设健康讲座名义,向以老年人为主的消费群体宣传该公司代理销售的某品牌胶囊的性能、功能、质量等。上述宣传为虚假宣传,过度夸大产品效果。实际上该胶囊主要原料为紫苏籽油、蜂胶粉、维生素E,属于保健品,不能代替药物。某市场监管局接到老人家属举报后调查,认定该公司作虚假的商业宣传,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侵害了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的合法权益。2022年5月24日,该市场监管局作出罚款25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裁判结果】


法院审理认为,某健康科技公司对某品牌胶囊进行宣传时,含有大量明示或暗示产品具有未经批准的保健功能以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宣传内容,其中大量涉及对案涉保健食品的性能、功能、评价,客观上容易使消费者对案涉保健食品的功能产生误解,从而欺骗、误导消费者,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的规定,对该公司作出行政处罚并无不当。市场监管部门综合“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的法律规定及该公司积极配合调查、如实陈述违法事实的情节,对该公司处以25万元罚款,过罚相当,遂判决驳回该公司的诉讼请求。



【典型意义】


2022年,中央政法委等十二个单位联合开展了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打击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本案判决有利于引领市场主体强化法治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规范涉老“食品”“保健品”行业经营秩序,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法院提醒,购买药品时,认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的药品,看清包装上的生产批号、生产厂家、药品文号等相关信息,切勿轻信非正规渠道销售的来源不明、成分不明的“祖传神药”“特效药”,谨防上当受骗。




案例四
  某种业公司诉农业主管部门行政处罚案

【基本案情】


某农委接到举报,某种业公司未经授权,涉嫌经营假种子。后经农委调查,该种业公司将用白皮袋和“某甲种子”的包装袋进行分装的22000斤“某乙种子”稻种交付给案外人唐某某。唐某某支付货款52800元。该农委认定种业公司的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四十九条第二款第二项规定的“种子种类、品种和标签的内容不符或者没有标签”的情形,属于销售假种子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七十五条之规定,决定给予种子公司没收违法所得52800元并处罚款528000元的处罚。



【裁判结果】


法院审理认为,种业公司作为具有经营常规稻、麦种子批发、零售经营资质的销售公司,在其不具有销售“某甲”稻种的品种经营权的情况下,以自己的名义与购买方唐某某签订《农作物种子购销合同》,后从第三方购进并由自己作为供方向唐某某销售22000斤的“某甲”稻种。合同签订后,双方按约履行了供货和付款义务,购销活动已实际完成。农委认定种业公司销售假种子的违法事实并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正确,符合法定程序。对种业公司要求撤销上述行政处罚决定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典型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记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居安思危,确保粮食安全这根弦不放松。该判决支持农业农村部门对危害粮食安全的行为作出的处罚,有利于规范粮种购销市场秩序,保障粮食安全。



案例五
   某宠物店诉行政执法部门行政处罚案

【基本案情】
2021年8月10日,某区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人员对某宠物店例行检查,在宠物治疗室现场查获人用药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等各类人用药剂共39支。该宠物店主称,上述药品用于治疗客户带来的发病动物,其中部分药品是治疗流浪猫的客户带来的,非宠物店所有。宠物店主表示知道人用药不能用于动物,但兽用的药治疗效果没有人用药治疗效果好、见效快,故偷偷使用。8月27日,该执法部门作出处罚决定,给予该宠物店罚款1万元的处罚。


【裁判结果】


法院审理认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第四款规定,禁止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第六十二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的,责令其立即改正,并对饲喂了违禁药物及其他化合物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违法单位处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本案中行政执法部门依据查明的事实和相关行政法规规定,对宠物店作出的处罚适当,程序合法,法院判决驳回宠物店的诉讼请求。宠物店不服判决提起上诉,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典型意义】

由于见效快、价格低、利润可观、监管难等原因,部分动物诊疗机构为方便省事或攫取利益,不顾后果将人用药用于动物诊疗。“人药兽用”系国家明令禁止,危害性大。对动物使用人用药缺少相关临床实验研究,用量不适即会对动物身体造成严重损害;同时,滥用药品还会导致动物产生抗药性,使动物疫情的控制难度成倍增加。宠物医院、养殖户等兽药使用单位须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依法依规使用兽药,杜绝“人药兽用”的违法行为。


 
责任编辑:审管办